技术手册--猪

猪的饲养管理

一、仔猪的饲养管理

1.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1)固定乳头,早吃初乳 仔猪应早吃初乳,出生到首次吃初乳的间隔时间最好不超过2小时。仔猪出生后23天内必须人工辅助固定奶头,可把体大的个体固定到后边奶头吃奶,把体小的个体固定到前边奶头吃奶,每次吃奶时要看好仔猪,防止换位。

2)防寒保暖  仔猪的适宜温度为:生后13日龄3032℃,47日龄2830℃,1530日龄2225℃,23月龄22℃。可以在产房内设置保育箱,内部吊上红外线灯泡,或铺设电热板。

3)均窝寄养   寄养的原则是要有利于生产,两窝产期不超过三天,个体相差不大,要选择性情温顺、护仔性好、母性强的母猪负担寄养的任务。并窝指将母猪产仔较少的23窝仔猪合并起来,给1头泌乳量大的母猪饲养。

4)预防贫血,补喂矿物质   出生后7天颈部肌肉注射23毫升铁钴合剂;出生后3日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铁;红土补铁,在圈内放一堆红土,任其舔食等。

5)剪牙  出生第一天要修剪仔猪尖锐的犬齿。

6)断尾  在出生第一天用手术刀或锋利的剪刀剪去最后3个尾椎即可,并涂药预防感染。

7)抓开食  仔猪2周龄后补给高营养的人工乳

8)抓旺食  旺食阶段要加强补料,同时喂给接近母乳营养水平的全价配合料,可适当增加喂食次数,每天56次。

9)断奶   一般3545日龄可断奶,饲养条件好可以实行2128日龄提前断奶。

2.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1)合理分群  注意猪群大小,转群最好原窝转群,分群和并群应根据猪的大小合理安排。仔猪断奶后,在原圈饲养1015天,当仔猪吃食与粪便等一切正常后,根据仔猪的性别、大小、吃食快慢进行合理分群。

2)占地面积与饲槽要合适  断奶仔猪的占地面积为每头0.50.8平方米,每群仔猪以10头左右为宜,饲槽和水槽要备好备足,防止互相争食。

3)饲养环境要舒适  断奶仔猪圈舍保持阳光充足、温暖干燥、清洁卫生,注意防寒保暖,定点排粪。

二、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1、合理分群

分群时必须并窝,实行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办法。一般在固定圈内饲养,每群以1020头为宜。在舍内饲养,舍外排粪尿的密集饲养条件下,每群以4050头为宜。

2、饲料调制

以颗粒配合饲料为主。在配制时注意选优质玉米、麸糠等能量饲料,且按推荐比例均匀拌和后方可投喂。

3、饲喂方式

建议采用先自由采食后后限制饲养的办法,即前期(60千克以下)利用猪主要长瘦肉的生长发育阶段,采用自由采食法;后期(60千克以上)利用猪脂肪生长快的阶段,实行限制饲养。

4、饲喂次数

一般每天饲喂23次为宜。在2090千克育肥期间,喂3次的给料比例是早晨35%,中午25%,傍晚40%为宜。

5、饮水

猪吃进千克饲料需要水2.53.0千克才能保证饲料的正常消化和代谢。另在夏季应加大饮水的供给。

6、居住环境

1)卫生  圈舍要保持清洁卫生,要调教养成采食、排泄、睡卧三位习惯。
  (2)温度  1523℃。
  (3)光照 适宜的育肥猪舍光照应以暗淡为主。

7、去势

一般多在生后35日龄左右,体重57千克时进行去势。

三、后备猪的饲养管理

1、后备公猪的饲养管理

在生后7天左右开始训练吃食。断奶后,根据发育情况,供给必要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饲养标准要在同型公猪的基础上提高10%20%,后备公猪必须与其他公猪隔开饲养。

2、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发育良好的后备母猪月龄可达成年的50%左右,营养水平不能过高或过低。在饲养技术上,5月龄以前的青年母猪,喂量应充足。在管理上,注意猪舍通风、消毒,并按时驱虫和预防。

四、种猪的饲养管理

1、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1)饲料标准  种公猪要供给优质饲料,种公猪的供料标准如下表所示。

体重阶段/千克

90

90-150

150以上

供料标准/千克

2.0

2.2

2.0

注意:①后备公猪使用前~7月龄,采饲量在标准上增加20%25%

②冬季在采饲量标准上增加10%~20%;

配种旺季,加大蛋白质含量(加鸡蛋或鱼粉)。

(2)科学管理

①坚持适量运动,经常保持种公猪清洁,定期清洗消毒、驱虫。

②单圈饲养与母猪保持一定距离,减少外来刺激。

③制订配种任务,1岁前公猪每周使用1~2 次,青年公猪每周使用3~4次,连续使用不得超过3次,2岁以上公猪,每周1~2次,生病公猪及时治疗,病愈后使用。

④配种前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包皮部位。

2、种母猪的饲养管理

(1)口粮水平  中等能量(3300千卡/千克消化能)、高蛋白( 16%以上)的日粮、钙磷水平比生长育肥猪日粮高0.1%,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充足。
  (2)饲喂程序  60千克以下段自由采食,过60千克后限食( 2.2~2.8千克/日)。配种前15天自由采食(催情补饲),配种后应恢复到催情前的采食量。
  (3)发情配种
  ①年龄与体重:7~8月龄,体重达120~130千克。
  ②发情期24~72小时,母猪在接受公猪爬跨时进行第一次配种,隔12~24小时再配一次。
  ③青年母猪在第一次发情时不配,第二次发情再配。
  ④母猪断奶后超过7天才发情应立即配种,或待再发情时再配。
  ⑤断奶后母猪发情早应晚配,发情晚应早配。
  ⑥青年母猪发情期比成年母猪短,应早配种。
  ⑦发情大多在傍晚之时,所以在上午检测到发情的母猪实际它发情开始已经有10个小时了,应尽早配种。

3、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妊娠期日粮中无论是精料还是粗料,都要特别注意品质优良,不喂发霉、腐败、变质、冰冻和带有毒性或有强烈刺激性的饲料,否则会引起流产,造成损失。饲料种类也不宜经常变换。

(1)母猪的日粮配方
  ①妊娠期为低营养浓度日粮,可含较多粗纤维,粗蛋白为14%,消化能为2900千卡/千克。
  ②哺乳期为高浓度日粮:粗蛋白不低于17%,消化能为3300千卡/千克,赖氨酸不低于0.85%。

(2)母猪的日粮标准
  ①前期  这一时期胎儿的养分需要很少,一般日采食量为1.8~2千克。
  ②中期  适当提高母猪的采食量,一般日喂量为2.2~2.5 千克。
  ③后期 一般日喂量为3~3.5千克,预防增加采食量而对乳腺发育造成的负面影响。

4、分娩母猪的饲养管理
  (1)临产母猪的主要工作 

①调整喂料量,适当运动,灭除体外寄生虫。

②母猪产前10~15天,逐渐改变日粮,防止产后突然变料引起消化不良和仔猪下痢。

③母猪临产前3~7天要迁入产房,避免剧烈折腾,造成胎儿窒息死亡等。

④分娩前1周即应注意观察母猪状态,防止提前产仔无人接产等意外事故。
  (2)产后饲喂管理  产后当天只喂2~3次麸皮盐水汤(麸皮250克、食盐25克、水2千克);产后2~3天,喂状料,喂料量为哺乳期日饲料量的1/3~1/2;产后4~6天的喂料量增加到1/2~2/3 ;产后7天喂给哺乳期日粮全部定量并尽可能让母猪多吃。
  5、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1)分娩前期应限制母猪的饲喂量(临产前天),减少母猪难产的发病率。
  (2)在哺乳期应给予足够的日粮,提供高营养浓度的日粮,有效地控制体重损失。
  (3)在哺乳期增加赖氨酸的含量,提高乳蛋白产量和乳猪的生长速度。
  (4)母猪断奶后,采用高营养水平的饲喂,可以促进母猪早发情、缩短断奶至配种的时间间隔。

 

 

 


 

猪的常见病防治

1、口蹄疫

1)症状  以蹄部水疱为特征,体温升高,全身症状明显,蹄冠、蹄叉发红、形成水疱和溃烂,有继发感染时,蹄壳可能脱落;病猪跛行,喜卧;病猪鼻盘、口腔、齿跟、舌、乳房(主要是哺乳母猪)也可见到水疱和烂斑;仔猪可因肠炎和心肌炎而死。

2)预防  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如疑为口蹄疫时,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疫情,并采集病料送检;对发病现场进行封锁,按上级业务部门的规定,执行严格的封锁措施,按“早、快、严、小”的原则处理;对猪舍、环境及饲养管理用具进行严格消毒;病猪隔离,加强护理,按照要求进行销毁;发病地区可用口蹄疫灭活疫苗注射,有一定预防效果。

2、猪瘟

1)症状  潜伏期221天,平均57天。临床上可分几种类型。①最急性型:表现突然发病,高热稽留,精神沉郁,眼结膜充血,颈、腹部及四肢内侧的皮肤发钳和出血。有的呈现抽搐和痉挛,病程一般不超过3天,病死率可高达100%。②急性型:最为常见。体温可升高到41℃,稽留热。病猪表现寒战、困倦、行动缓慢、共济失调、拱背、头尾下垂、废食,常伏卧一隅或钻入垫草内嗜睡。病早期有眼结膜炎,眼角聚有脓性分泌物,将眼睑粘连。在鼻盘、嘴唇、下颁、四肢、腹下及外阴等处皮肤可见到紫红色斑点。

2)预防  免疫接种是预防猪瘟病的主要手段。我国研制的猪瘟免疫弱毒疫苗,一般在免疫后天左右即可产生可靠的免疫力。

3、伪狂犬病

1)症状  随猪龄不同,症状有很大差异,但都无痛痒症状。新生仔猪及4周龄以内仔猪,常突然发病,体温升至41℃以上,病猪精神委顿,不食,呕吐或腹泻;随后可见兴奋不安,步态不稳,运动失调,全身肌肉痉挛,或倒地抽搐;有时呈不自主地前冲、后退或转圈运动;随后病程发展,出现四肢麻痹,倒地侧卧,头向后仰,四肢乱动,最后死亡,病程12天,死亡率很高。妊娠母猪主要发生流产、产死胎或木乃伊胎。产出的弱胎,多在23天死亡。流产率可达50%。受刺激后神经反射过敏,呈抽搐症状病猪横卧于地,做“划船”动作。

2)防治  病猪是重要的带毒者,防止购入种猪时带人病原,注意隔离观察,并消灭饲养场的鼠类有重要意义。发生本病时,扑杀病猪,消毒猪舍及环境,粪便发酵处理,必要时,给猪注射弱毒疫苗。据知,弱毒苗有某些缺点,注苗与否要视疫情而定。有的单位制成灭活菌供预防使用。

4、细小病毒病

1)症状  猪细小病毒主要引起猪的繁殖障碍。

2)防治  本病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将病猪引入无本病的猪场,引进种猪时,进行猪细小病毒病的血凝抑制试验。人工免疫接种:疫苗有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两种。我围普遍使用的是灭活疫苗,初产母猪和育成公猪,在配种前一个月免疫注射。

5、猪传染性胃肠炎

1)症状  出现仔猪的典型临床表现是突然呕吐,接着出现急剧的水样腹泻,粪水呈黄色、淡绿或发白色。病猪迅速脱水,体重下降,精神萎靡,被毛粗乱无光。吃奶减少或停止吃奶、战栗、口渴、消瘦,于25日内死亡。架子猪、肥猪及成年公母猪主要是食欲减退或消失,水样腹泻,粪水呈黄绿、淡灰或褐色,混有气泡。

2)防治  停食或减食。多给清洁饮水或易消化饲料,小猪进行补液、补液盐等措施有一定作用;由于此病发病率很高,传播快,一旦发病,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效果不大。加之康复猪可产生一定免疫力,猪只发病流行后即可停止。可试用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预防。

6、流行性腹泻

1)症状  病猪表现为呕吐、腹泻和脱水。粪稀如水,灰黄色或灰色,在吃食或吮乳后发生呕吐;年龄越小,症状越重。

2)防治  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可供治疗。由于此病发病率很高,传播快,一旦发病,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效果不大。康复猪可产生一定免疫力,猪只发病流行后即可停止。

7、气喘病

1)症状  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根据病情,可分三种类型。
  ①急性型  常见于新发病的猪群,多发生于本地品种猪,尤其是仔猪、怀孕母猪和哺乳母猪更为多见。病猪常突然发病,呼吸次数剧增,严重者张口喘气,口鼻流沫,发出哮鸣声似拉风箱,呈犬坐式,咳嗽低沉或痉挛性阵咳。若无继发感染,则体温一般不高。食欲减少,病程35天。
  ②慢性型  常见于老疫群的猪或急性转为慢性者。长期咳嗽,特别在清晨及晚间更为明显,或进食及运动时咳嗽。初为单咳,严重时呈痉挛性咳嗽。呼吸次数增加,呈腹式呼吸,显示呼吸困难。咳嗽及气喘症状,时而明显,时而缓和。病猪常流鼻涕,有眼屎,咳喘重时,眼角膜发干,食欲减退,被毛无光泽,瘦弱,病程可达23个月或更长。
  ③隐性型  症状不明显,偶见咳嗽和气喘,以外来猪、杂交猪及老疫区猪多见。

2)防治  每年810月份给种猪和后备猪注射猪气喘病弱毒菌苗1次,临产前一个月以0.1%土霉素碱饲喂2周,或连续口服泰乐菌素和三甲氧苄二胺嘧啶;仔猪可进行二次免疫以提高猪群免疫力,715日龄首免,6080日龄二免;仔猪群中如有感染病猪须及时隔离,并在二免前15天以0.1%土霉素连续饲喂1周。

8、仔猪副伤寒

1)症状  按症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以慢性型为常见。发病初期多为急性,体温升至41℃以上,食欲不振或废绝,精神萎靡,喜藏于垫草内,寒战。鼻、眼有黏性分泌物,初便秘,后腹泻,排出淡黄色恶臭的稀粪,有时不见腹泻。在鼻端、耳、颈、腹及四肢内侧皮肤出现紫色斑,此时病猪迅速消瘦,行走不稳,呼吸困难,衰竭而死亡。病期35天,死亡时间短为最常见的病型,最主要的特征症状是下痢,粪便呈粥状或水样,灰白、黄绿、黄褐、灰绿或污黑色,恶臭,有时混有血液。多在病后半个月以上死亡,有的甚至长达2个月。不死的病猪生长发育停滞,成为僵猪。

2)防治  发现病猪立即隔离,及时治疗。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坚持与改善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相结合,才能收到满意效果。磺胺甲基异恶唑(新诺明,SMZ)首次按每千克体重0.1克,维持量0.07克,每12小时服1次。

9、猪肺疫

1)症状  急性病例一般病程较短,可突然死亡,典型的表现是,急性咽喉炎,颈部高度红肿,热而坚硬,呼吸困难及肺炎症状;散发或继发性的慢性病猪,症状不明显,易和其他传染病相混淆。

2)防治  每年春秋两季定期进行预防注射。发病后的措施为隔离病猪,及时治疗,可用磺胺类药物及抗生素;猪舍的墙壁、地面、饲养管理用具要消毒,垫草要烧掉。

10、猪链球菌病

1)症状  急性败血型突然发生,体温升到4042℃,全身症状明显,结膜潮红、流泪、流鼻液、便秘。部分病猪见关节炎,跛行或不能站立。有的病猪有共济失调、磨牙、空嚼或昏睡等神经症状。后期呼吸困难,14天死亡。

2)防治  对急性、关节炎型病猪,及时用大剂量青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有一定效果;淋巴结化脓病例,待脓肿成熟后,切开脓肿,排除脓汁,局部按外科方法处理。消除外伤引起感染的因素;做好猪舍、环境、用具的消毒卫生工作。必要时,可用猪链球菌氢氧化铝菌苗(群猪链球制成)免疫接种。

11、仔猪黄痢

1)症状  潜伏期最短的为810小时,一般在24小时左右,表现为突然拉稀,排出稀薄如水样粪便,呈黄色或灰黄色,混有小气泡并带腥臭,随后拉稀愈加严重。病猪口渴、脱水,但无呕吐现象,最后昏迷死亡。

2)防治  利用分离的致病菌株制备的抗血清或经产老母猪的血清对初生仔猪进行注射或口服,可减少疾病的发生。应用疫苗预防有一定效果。另外,注意保持猪舍环境的清洁、干燥,尽可能安排在春、秋季天气温暖干燥的季节产仔,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12、仔猪白痢

(一)症状  病猪体温一般不升高,精神尚好,到处跑动,有食欲。病猪主要发生下痢,粪便为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粥样,有腥臭味,有时粪中混有气泡。如治疗不及时,下痢可逐渐加剧,肛门周围、尾及后肢常被稀粪沾污。仔猪精神委顿,食欲废绝,消瘦,走路不稳,寒战。

(二)预防  要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不要让仔猪受凉感冒,有条件的可用自家菌苗免疫母猪进行预防。

(三)治疗  要及时,只有在早期治疗和改善饲养管理的前提下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有的病程延长到23周以上,其恢复的仔猪生长发育缓慢。总的说来,如能改善饲养管理,及时进行治疗,预后是良好的。治疗的药物同仔猪黄痢,但最好以药敏试验为依据,选择最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

13、梭菌性肠炎

1)症状  小肠特别是空肠黏膜红肿,有出血性或坏死性炎症;肠内容物呈红褐色并混杂小气泡;肠壁黏膜下层、肌层及肠系膜有灰色成串的小气泡;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或出血。

2)防治  在发病猪群,对怀孕母猪于产前1个月和产前半个月各肌肉注射猪红痢氢氧化铝菌苗10毫升,使仔猪出生后吃到注苗母猪初乳,获得免疫保护。做好房产及临产母猪的清洁卫生及消毒工作;在常发病猪场,仔猪出生后,在没吃初乳前用抗菌素药物(如青霉素、土霉素、痢特灵)进行预防性口服,有一定效果。

14、仔猪水肿病

1)症状  多发生于断奶前后特别是断奶后15天内生长最健壮的仔猪。突然发病、眼睑水肿、四肢站立不稳,严重的以出现神经症状为特征;剖检胃壁水肿。

2)预防  在仔猪易发水肿病的这段时间内(如仔猪断奶后15天内)进行预防:①每25千克断奶仔猪料中加入一包护仔康1号(500克),拌匀饲喂15天或每头仔猪每天喂护仔康110克(2钱),分2餐饲喂15天;②如果以前喂仔猪颗粒料,可用90%仔猪颗粒料+8%麦麸或玉米粉+2%护仔康1号,饲喂15天;③如果以前喂浓缩料,可适当减少浓缩料用量,每头仔猪每天喂护仔康110克(2钱),分2餐饲喂15天。

3)治疗  庆大霉素16万单位,2.5%海达注射液每头4毫升,地塞米松5毫克。

15、蛔虫病

1)症状  成虫寄生时表现为消瘦、贫血、生长缓慢;蛔虫数量多时引起肠梗阻和肠穿孔,出现相应症状。有时蛔虫可进入胆管,造成胆道蛔虫病,引起黄疸和腹痛症状。幼虫移行至肺时引起蛔虫性肺炎,临床表现为咳嗽、呼吸增快、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和精神沉郁。

2)防治  治疗可用敌百虫(100毫克/千克,1次混料喂服)、左旋咪唑(8毫克/千克,1次混料喂服)、阿维菌素及伊维菌素(剂量同为0.3毫克/千克,1次皮下注射或口服)等药物。预防应在仔猪26月龄内每隔2月驱虫一次,在规模化猪场应对公猪和母猪驱虫;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猪粪应经常清扫,并进行堆积发酵后利用。


猪的推荐免疫程序

类别

免疫时间

使      

1日龄

猪瘟弱毒疫苗[1]

7日龄

猪喘气病灭活疫苗[2]

20日龄

猪瘟弱毒疫苗

21日龄

猪喘气病灭活疫苗[2]

2325日龄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疫苗[2]

链球菌型灭活疫苗[2]

2835日龄

口蹄疫灭活疫苗

猪丹毒疫苗、猪肺疫疫苗或猪丹毒-猪肺疫二联苗[2]

仔猪副伤寒弱毒疫苗[2]

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灭活疫苗[2]

55日龄

猪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

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灭活疫苗[2]

60日龄

口蹄疫灭活疫苗

猪瘟弱毒疫苗

70日龄

猪丹毒疫苗、猪肺疫疫苗或猪丹毒-猪肺疫二联苗[2]

每隔4-6

口蹄疫灭活疫苗

初产母猪配种前

猪瘟弱毒疫苗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

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

猪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

经产母猪配种前

猪瘟弱毒疫苗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

产前4~6

猪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

大肠杆菌双价基因工程苗[2]

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2]

每隔4~6

口蹄疫灭活疫苗

每隔6个月

猪瘟弱毒疫苗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

猪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

备注:1.猪瘟弱毒疫苗建议使用脾淋疫苗。

2[1]:在母猪带毒严重,垂直感染引发哺乳仔猪猪瘟的猪场实施。

3[2]:根据本地疫病流行情况可选择进行免疫。

4.种猪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

5.乙型脑炎流行或受威胁地区,每年3~5月份(蚊虫出现前1~2月),使用乙型脑炎疫苗间隔一个月免疫两次。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技术手册--肉牛

相关内容